發表文章

《普賢上師言教》悲護無量心(二)

圖片
《普賢上師言教》 持明仁增塔欽仁波切講述 悲護無量心(二)     往昔我等導師釋迦牟尼佛將其轉輪聖王的果位如唾液、塵埃般捨棄,毅然出家修行。當時佛與隨眾阿羅漢弟子悉皆左手托缽盂、右手執錫杖,徒步行走乞食午齋,其眾阿羅漢弟子無騎乘馬騾,而釋迦牟尼佛也無有坐騎,因讓眾生痛苦不是內佛教的法門,所以佛未曾騎過任何一匹坐騎。     但現今黃衣僧人去當經懺師等的時候,騎著氂牛,將牛鼻穿環,再穿過一根牛尾毛所做的粗刺毛繩,當僧人騎在上面,雙手用力拉拽毛繩,每拉扯一下,老公牛的鼻孔即疼痛不堪,當方向不穩時,僧人又用牛皮鞭撻打,氂牛的臀部被打得疼痛難忍而疾馳奔跑,此時僧人又使勁拉著穿鼻的繩索,氂牛再度被拉扯,鼻孔痛楚難受而停滯在原地,又遭鞭打,如此輪翻拉拽與鞭撻,最終氂牛痛楚不堪,極為痛苦。     氂牛的每一個毛孔流出滴滴汗水,伸出舌頭喘息並發出「呼呼」疲累不堪的喘息聲,此時主人瞋怒,心裡認為氂牛現在不肯再走,於是用鞭柄的棍棒猛力打牛,用力過猛,棍棒斷成兩截,接著又將折斷的棍棒插入腰間,撿起一塊石頭,從牛鞍上轉過身來,一直捶打氂牛的臀部,這是自相續中絲毫沒有產生慈悲心的原因。     此時應觀想,如果這頭老氂牛就是自己,自己扛不動的負擔要扛著,鼻孔被繩索穿過,臀部又一直被石塊、棍棒或皮鞭擊打,肋骨間被鐵腳蹬夾打,身軀的前後左右全都極為痛楚,剎那片刻也無法休息,還要爬上高聳大山,下衝陡峭山壁,渡過湍急大河,越過遼闊大地,連吃一口食物的權利也沒有,從黎明晨曦到日落黃昏,即使百般不願,仍需繼續艱苦往返。牠們也有疲累、疼痛、口渴、饑餓的痛苦,在自相續中思惟由自己承受這些痛苦,則一定會產生大慈大悲的心。     等同,上師與黃衣僧眾原本應是無有分別且為無量無邊眾生的救護者、怙主,但現今有些上師與僧眾將供養自己食物與供養的功德主視為自方,不斷給予自己的功德主保護與救度,且賜予灌頂與加持,而將惡業所顯而形成惡身的餓鬼道妖魔視為他方,心生瞋怒,口中喊著:「殺殺!打打!」做出各種打殺的態樣,且自己執著認為這些鬼神是可以殺掉消滅的對象,自相續之中產生極為凡夫的貪心與瞋心,此因為何呢?此乃沒有產生大慈大悲之慈悲心的原因。     若仔細研究觀察,這些施害的妖魔比功德主還更需要悲憫,因為這些施害的鬼魔由於惡的業力而投生為身體惡劣的餓鬼道,承受無量無邊痛苦與恐懼的顯現,恆時處於饑餓與乾渴,一切顯現皆是恐...

《普賢上師言教》慈悲無量心

圖片
《普賢上師言教》 持明仁增塔欽仁波切講述 慈愛無量心 慈愛無量心謂,平捨無量心圓滿後,對三界的所有眾生都應以大慈無量心來平等觀修,例如父母撫育愛護子女時,無論子女對父母做出任何破壞的反應,父母仍不怕自己的千辛萬苦,依然用盡方法想讓子女獲得快樂。同理,我等的身口意都應精進行持令一切眾生此生或來世獲得利樂的勝妙圓滿方法,需如是行持。     一切眾生全都唯一希求快樂、歡樂、圓滿、開心,而任何一個痛苦都不想要,十善業是快樂的因,但卻不會行持;十惡業是痛苦的因,卻不停地造作,所思與所求都是顛倒的。     反覆觀修,若各個眾生能獲其所希願的快樂、富有、歡喜自在的樂果,該多好,如是思惟觀想。最後觀修,當看到與聽聞眾生獲得快樂時,如同自己也獲得快樂富足一模一樣,自己與眾生無二無別般修持,未出現這樣的思惟前,應持續反覆觀修直至生起。 經載: 慈護之身業 慈護之語業         慈護之意業  如述般     口中所說的話語、手中所做之事一點點都不傷害眾生,且應極為慈愛對待眾生。 入菩薩行論載: 眼睛看視眾生亦 吾自為依靠此等 而變為如來佛故        看時柔慈眼直視 如述般     看著眾生的時候,應以笑容的樣貌來看待,不應瞪眼怒視。從前有一位威猛強權的官員,經常以怒目瞪視他人,死後投生為爐灶下撿食餘供的餓鬼道。 經載: 瞪眼怒視修行高超之聖者,將墮入地獄道。     身體的行為也應以非常溫柔的樣貌來對待他人,並修持不傷害他人與利益幫助他人。語言方面,所說的每句話也都不應欺負他人或小看他人,而應說誠實真確的話語及妙言的話語。意方面,應饒益眾生,但不應希求他人給予自己好處與回報,也不以溫柔的行為及溫柔的話語讓他人看待自己是菩薩一般,應遠離如此虛假的模樣。     心中唯一真實的思想乃利益他人、令他人快樂。祈願自己此生來世皆不傷害一切眾生,甚連一根毫毛也不傷害,並祈願利益眾生無量無邊。     尤其對待依靠自己的畜生道、傭僕等唯行饒益,甚至對待犬狗也都不毆打,對傭僕也不過度役使他們做辛苦之事。隨時隨處自己的身體、語言、意三者皆恆時觀修慈愛。今世出生為奴僕或犬類等遭受藐視與欺凌瞋恨的眾生,都是往昔過去世生為稍有權勢之人時,對他人藐視、欺侮等業債成熟的果報。     若現世自己憑著權勢與財富而輕蔑、欺凌他人,則來世將需償還此業債,而投生為被他人役使的奴僕,故應對較自己地位低下者尤為...

《普賢上師言教》大乘淨悟寶心發起

圖片
《普賢上師言教》 持明仁增塔欽仁波切講述 第二章 大乘淨悟寶心發起 廣大智慧涅槃直證達 大慈悲輪迴悉全取住 大方法悟達輪涅無別 無別上師足下誠頂禮     大乘發起菩提心的講經有三,四無量心思修、發起菩提心、願菩提心與行菩提心持握。 四無量心思修     共體而言,分為慈愛無量心、悲護無量心、喜樂無量心、平捨無量心。首先講經會由慈愛無量心開始,但是修持的次第應由平捨無量心開始,若未能先修持平捨無量心,則慈愛、悲護、喜樂無量心的修持容易陷入分別心,而不會產生清淨的無量心,故須先修持平捨無量心。     平捨無量心:所謂平捨無量心,是指對敵人瞋恨、對親人貪愛、對一切眾生親疏遠近等貪心及瞋心悉全無有,而以平等對待,即是平捨無量心。     對現世的父母、親戚朋友認為屬於自己所有,極為貪戀愛執,而對仇敵他方極為瞋恨難忍,此些都是自己的缺失所致。     此生視為怨敵之人在往昔生生世世也曾做過自己的親戚朋友而齊共歡樂,彼此曾團結愛護,甚至也曾給予無量無邊的利益。反之,現今的親眷朋友在過去生生世世裡也曾做過自己的怨敵,甚且也曾對自己施以無量無邊的傷害。 袍巴嘎達雅那云: 食啖父肉打母親 殺己仇敵懷中抱 妻啃丈夫之身骨         輪迴之法實可笑  如述般     往昔,藏皇闕迦赤松德贊的女兒蓮明公主拉蔣貝瑪薩十七歲時遽然去逝,藏皇赤松德贊請問蓮花生大士說:「我的女兒必定是福報具足之人,方能生為我赤松德贊的女兒,且能值遇這麼多如您等如來真顯般的班智達,但為何她的壽命如此短暫呢?」     蓮花生大士說:「拉蔣公主並非因清淨的福報而投生為您的女兒,乃因往昔我蓮花生大士、您赤松德贊與菩提薩埵(寂護)曾是低劣種姓家庭的三兄弟,當我們三兄弟在修建夏絨卡修大佛塔時,您的女兒公主拉蔣貝瑪薩當時是一隻毒蜂,叮螫你一下,你以手撥趕時,無意間殺死牠,因當時錯殺的命債,毒蜂投生為您的女兒。」     藏皇赤松德贊是文殊菩薩的化身,他也有這樣償還命債的後代,遑論是平凡人呢?     現在我等眾生與父母有著血緣關係,父母對子女的慈愛、關懷難以計量,當子女遭逢痛苦時,父母則如同自己遭到痛苦一般,甚至極為痛苦難忍,這都是往昔過去世互相傷害的業力成熟之因緣。     現在成為自己的仇敵也無一不曾做過我們過去世的父母,而現在認為是怨敵的對方也不一定會傷害我們,有些雖認定是怨敵,但對方也不認為自己是怨敵,即使...

《普賢上師言教》皈依功德(下)

圖片
《普賢上師言教》 持明仁增塔欽仁波切講述 皈依功德(下) 現今有些欲安家的凡人家為了一整年的安康、消除病魔、免除障礙、祈求護佑,而請一些經懺師到家中修法,有些上師及隨眾沒有得過灌頂,也沒有修咒的力量,即擺設極為威猛的壇城,在生起次第與圓滿次第皆無的情況下,即瞪大眼睛,向多瑪替身投以瞋恨模樣,口中呼喊:「鈎鈎、殺殺、呀呀、打打。」令在場之人產生懼怕的樣子,而後進行血肉供養。慎加研究此般修法,則如密勒日巴尊者所云。 密勒日巴尊者云: 迎請智慧尊臨助凡人 猶扯國王下寶座掃地 帕當巴尊者(傑當巴仁波切)云:  將密宗的壇城設於普通凡夫的村落市集中,       豈能稱為對治法門?如述般。     密法全都變成苯波教的法術,此業障容易感染。行持誅殺降伏法時,需無有自私自利,且是為了行持廣大弘揚法教與利益眾生的事業,以降伏誅殺十大應誅殺的敵魔乃是開許的。若是自己所做的一切是以分別心為主的瞋心,直接以凡夫的瞋心來誅殺對方,對方是殺不了的,反而成為自己墮入地獄道的因。     生圓次第與三昧耶戒律沒有俱全者,血肉供養是極為不可,非但無法成就智慧尊與護法,反而招聚闇方鬼神來享用多瑪供品,或許可以立即得到短暫少許的助益,但最終將會一直不停地受到傷害,所以應清淨地修持皈依三寶。     若是恭請自相續寂靜、溫和調伏的上師與僧眾來修法,念誦十萬遍皈依偈,皈依上師、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這是最圓滿有保護的,能獲得三寶加持護佑,此生不順、不淨之事皆能淨化,一切心想事成,亦能得到善神護法眾的保護,且闇方妖魔的力量盡失,自然無法接近。     從前,有一個竊賊被主人逮到,主人一邊念誦皈依偈,一邊用棍棒打他,皈依上師,打一棍,皈依佛,打一棍,皈依法,打一棍,皈依僧,打一棍,當四句皈依偈念完、打完後,再放他走。     盜賊心忖:「釋迦牟尼佛恩德浩大!因皈依偈僅有四句,若再多一句,我豈不是被打死了嗎?」於是皈依偈全都記在他的心中,與疼痛無二無別,他的心裡一直憶念著皈依偈。     後來他來到一座橋下睡覺,這時橋上來了一群妖魔鬼道,他趴在橋下,一直念著之前被打痛時所記下來的皈依偈,皈依上師、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結果妖魔鬼道四散逃跑。     若是心中極為虔誠皈依三寶,則此生當中的一切不淨皆能淨化,未來生生世世能值遇佛法、聽聞佛法、相信佛法,且獲得證悟成佛的果位等無量無邊的功德。 無染經載: 皈依信...

《普賢上師言教》皈依功德(上)

圖片
《普賢上師言教》 持明仁增塔欽仁波切講述 皈依功德(上)     皈依是一切佛法的基礎,任誰一皈依即種下解脫的種子,不善之惡業越來越遠離,善根悉全越來越增長。皈依是一切戒律的根源,一切功德的源頭,現世善神護法眾護佑,心想事成。時時刻刻皆永不離三寶的顯現,生生世世憶持三寶不忘失,此生獲得快樂,最終亦能臻達如來佛的果位等無量無邊皈依的功德,聖宣。 皈依七十頌載: 戒律各個皆可得         皈依無有即無獲  如述般     外在出家戒的比丘、沙彌等別解脫戒,一切戒律悉全依靠皈依,皈依是不可或缺的基礎。大乘發起菩提心、密乘金剛次第的灌頂等之前必須俱全正確的皈依,甚至僅受持一日八關齋戒的修淨,在此之前無有皈依,亦是不可,所以一切戒律的根基是皈依。     知曉三寶的功德而生起信心皈依,即獲得皈依的功德,此無須多說,或僅耳朵聽聞如來佛的名號,或與佛身、佛言、佛意的皈境上連結微許善緣,亦將於自相續之中播下解脫種子,最終獲得究竟涅槃的果位。 律藏載: 往昔曾有一頭豬被狗追趕,無意中轉繞佛塔三匝, 由此之因,牠們二者自相續之中播下解脫的種子,聖宣。     此外,另有一尊泥塑小佛像擦擦令三人成就佛果的故事。從前有一個人看到一尊擦擦在路邊,心想:「若這尊擦擦這樣放置在此處,下雨的時候,應該會被雨毀壞,我應該想辦法保護它,不讓它被毀壞。」於是他撿起一旁破爛的鞋子,把它蓋上。     隨後有一人經過,心中思忖:「這佛像擦擦上蓋了這麼不淨的鞋子,實在不好。」於是他將鞋子拿掉,蓋鞋子與拿掉鞋子的兩人都有清淨心形成的好思想,最後兩人於後世皆同樣獲得人天樂果的王位。 聖宣: 善意以鞋蓋 置於能仁頂 另人扔棄彼         兩人得王位  如述般     最初造擦擦者、再者蓋鞋子的人與最後移開鞋子的人,三者咸得到王位等人天上三道樂趣的樂果,最終亦播下究竟解脫的種子,且逐步朝向成佛果位。     皈依三寶能永離惡業,而且以相信的信心來皈依三寶,則可減輕與淨化往昔所造作的惡業,且因三寶的加持於自相續之中產生,故自己的心續顯現皆轉變為善,而不會再造作惡業。     譬如佛經中曾載述,無生敵國王(阿闍世王)殺害父親,後來誠心皈依三寶,死後僅在地獄承受七天的痛苦即解脫。提婆達多(天施)造作三種無間罪,活活被地獄烈火燃燒時,才誠心相信如來佛,遂大聲呼喊:「我至心徹骨堅定相信皈依佛。」以此因緣,提婆達多成...

《普賢上師言教》皈依戒律(下)

圖片
《普賢上師言教》 持明仁增塔欽仁波切講述 皈依戒律(下) 對他人闡述皈依之好處以接引他人皈依,令自己與他人此生來世信靠上師稀貴皈寶,對三寶非常有信心,相信三寶如是皈依。     睡覺時,觀想皈境的一切壇城於心間,心持握著再入睡。若無法仔細觀想時,可觀想上師及三寶悉皆對自己大慈大悲引領,且真實悉於自己的頭頂及枕邊,如是思惟,以清淨心相信三寶及憶念不離三寶的情況下入睡。     飲食時,喉間觀想三寶,以一切飲食味道供養,或所持用悉全淨鮮來供養三寶,如是思惟觀修。     等同穿著新衣時,自己未穿前,於虛空中展示一下,以供養三寶,供養以後,思惟此乃三寶加持賜允吾,如是思惟再穿上新衣。     外在世界所顯現一切令人悅意的物品,如花卉、園苑、清澈無染的流水、華麗的房宅、翠綠的樹林、豐碩的財富、富廣的受用、莊嚴貌美的男女等自心所貪著的一切,所看到及想到皆供養稀貴三寶,如是思惟。     汲水時,先以手指沾水於空中三彈指,以供新供養三寶,而後將水盛入容器。     當自己獲得快樂、名聲等各種好處時,皆思惟這是三寶的加持,悉全供養三寶,並以清淨心行持。凡頂禮、供養、觀修本尊、修誦咒語等,行持一切善根時皆供養三寶且迴向眾生。     每逢十五日、三十日等六殊勝日盡力修持供養皈境三寶不中斷,無論快樂或痛苦出現時,時時刻刻皈依三寶、憶念三寶不忘失。     如是修持,當睡夢中出現恐怖可怕的夢境時,即能念誦皈依偈頌且憶念祈求三寶護佑,因修持皈依極為熟悉練習,故中陰身亦能憶念持誦皈依。總結而言,入解脫勝道之內教覺綻佛跟隨者應深信三寶,縱遇命難亦不捨棄皈依與皈依戒而修持。     往昔印度有一位在家修行者被外道綁架擄走,外道對他說:「若你放棄皈依三寶,我們就不殺你,若你不捨棄皈依三寶,就會殺死你。」此居士回應:「我僅能言詞口語上說放棄皈依,但內心永遠不會放棄皈依三寶。」這位居士遂被外道殺害,吾等實應需要做到如此,因皈依的本質是相信,皈依需要非常的相信。若捨離皈依三寶,則無論修持如何深刻珍貴的佛法,亦無法入進內佛教之中,因已無有皈依。 阿底峽尊者云: 內佛教與外道以皈依與否而分 所述般     有些外道也極為謹慎持守不造不善的業力,加上修持某些神、修習脈風等而獲得共同成就,但因不知皈依三寶,故無法步上解脫道路而無法從輪迴脫離。     巴登阿底峽尊者說:「顯密一切佛法如海般,我已全部通曉,一皆...

《普賢上師言教》皈依戒律(上)

圖片
《普賢上師言教》 持明仁增塔欽仁波切講述 皈依戒律(上)     首有捨離三、修持三、相同三。     捨離三:皈依佛以後,對輪迴之中漂泊的普通凡界威神等不行皈依、頂禮。例如梵天的神、自在天的神、遍入天的神等天神、地方神、土地神等世間具力鬼神等,因彼等亦未能從輪迴痛苦中真正解脫。     皈依法後,應遠離傷害眾生之事,竭力保護眾生,並精勤守護三門,即使在夢中也不能做傷害眾生之事,應懺悔與守戒。     對僧眾皈依以後,邊臺者(外道)不隨共,外道乃對永勝佛教導師圓滿的覺綻如來與自己上師無有信心之見行顛倒者。     在西藏雪域雖然沒有真正的外道,但批評侮辱上師、詆毀污蔑佛法以及誹謗甚深密法,此等人的言行如同外道一般,應避免與彼等相處。     修持三:皈依佛後,破損之皈境佛像亦需生起殷誠相信稀貴真實之如來佛,以頭頂戴,安置淨處,以清淨心敬視之。     皈依法以後,勝法文字乃至一字亦需生起殷誠相信稀貴真實之佛法,頂戴供養,以真實佛法清淨敬視之。     對僧眾皈依以後,連僧眾的黃色衣服也不跨越,黃碎布亦足不踩踏、不輕視,對僧眾真確的相信,恭敬頂戴,安置淨處,信心清淨敬視之。     相同三:現今教導自己了解取捨之善知識上師,視之如稀貴如來佛真實相信,亦不踏越其身影,盡力侍奉、禮敬。     對珍貴上師所言的一切言教,生起真正珍貴佛法一樣的思惟,皆奉守遵循而行持,縱然一字聖言亦不違逆抗拒。     上師之隨眾與弟子皆是自己的解脫勝友,如稀貴真實僧眾般相信,身語意禮敬,不欺負、不輕視,剎那之間亦不為不敬之事。     特別是密乘金剛覺階,主要皈境為上師,上師身體為僧眾,上師的語言為佛法,上師的意為如來佛,即三寶皈境總集之本體,上師一切所行皆觀為妙吉,如是殷切肯定益加相信,剜心透骨您知之相信,恆時盡力祈請。     倘若自己之身語意三門所行令上師意憂傷,等同一切皈境總集皆同時捨離,故徹心入骨極為肯確地令上師悅意之方法,應時時刻刻盡力行持。吾一切如何,上師您知!此非口說而已,任何樂苦、好壞、病痛、苦難與憂傷何者出現時,皆思惟是稀貴上師大悲之加持,以此悟達智慧而道修學習。     舉凡此生凡界之安樂與善根,如同炎夏酷熱中微微涼風輕拂,亦是如來佛之大悲加持,等同自相續中剎那生起一絲善根亦是唯一上師如來佛加持之力量。 入菩薩行論載: 猶如暗夜黑雲遍滿覆 剎那閃電偶然展現般 等同如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