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賢上師言教》悲護無量心(二)
《普賢上師言教》 持明仁增塔欽仁波切講述 悲護無量心(二) 往昔我等導師釋迦牟尼佛將其轉輪聖王的果位如唾液、塵埃般捨棄,毅然出家修行。當時佛與隨眾阿羅漢弟子悉皆左手托缽盂、右手執錫杖,徒步行走乞食午齋,其眾阿羅漢弟子無騎乘馬騾,而釋迦牟尼佛也無有坐騎,因讓眾生痛苦不是內佛教的法門,所以佛未曾騎過任何一匹坐騎。 但現今黃衣僧人去當經懺師等的時候,騎著氂牛,將牛鼻穿環,再穿過一根牛尾毛所做的粗刺毛繩,當僧人騎在上面,雙手用力拉拽毛繩,每拉扯一下,老公牛的鼻孔即疼痛不堪,當方向不穩時,僧人又用牛皮鞭撻打,氂牛的臀部被打得疼痛難忍而疾馳奔跑,此時僧人又使勁拉著穿鼻的繩索,氂牛再度被拉扯,鼻孔痛楚難受而停滯在原地,又遭鞭打,如此輪翻拉拽與鞭撻,最終氂牛痛楚不堪,極為痛苦。 氂牛的每一個毛孔流出滴滴汗水,伸出舌頭喘息並發出「呼呼」疲累不堪的喘息聲,此時主人瞋怒,心裡認為氂牛現在不肯再走,於是用鞭柄的棍棒猛力打牛,用力過猛,棍棒斷成兩截,接著又將折斷的棍棒插入腰間,撿起一塊石頭,從牛鞍上轉過身來,一直捶打氂牛的臀部,這是自相續中絲毫沒有產生慈悲心的原因。 此時應觀想,如果這頭老氂牛就是自己,自己扛不動的負擔要扛著,鼻孔被繩索穿過,臀部又一直被石塊、棍棒或皮鞭擊打,肋骨間被鐵腳蹬夾打,身軀的前後左右全都極為痛楚,剎那片刻也無法休息,還要爬上高聳大山,下衝陡峭山壁,渡過湍急大河,越過遼闊大地,連吃一口食物的權利也沒有,從黎明晨曦到日落黃昏,即使百般不願,仍需繼續艱苦往返。牠們也有疲累、疼痛、口渴、饑餓的痛苦,在自相續中思惟由自己承受這些痛苦,則一定會產生大慈大悲的心。 等同,上師與黃衣僧眾原本應是無有分別且為無量無邊眾生的救護者、怙主,但現今有些上師與僧眾將供養自己食物與供養的功德主視為自方,不斷給予自己的功德主保護與救度,且賜予灌頂與加持,而將惡業所顯而形成惡身的餓鬼道妖魔視為他方,心生瞋怒,口中喊著:「殺殺!打打!」做出各種打殺的態樣,且自己執著認為這些鬼神是可以殺掉消滅的對象,自相續之中產生極為凡夫的貪心與瞋心,此因為何呢?此乃沒有產生大慈大悲之慈悲心的原因。 若仔細研究觀察,這些施害的妖魔比功德主還更需要悲憫,因為這些施害的鬼魔由於惡的業力而投生為身體惡劣的餓鬼道,承受無量無邊痛苦與恐懼的顯現,恆時處於饑餓與乾渴,一切顯現皆是恐...